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具体案例
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当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。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,还能够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,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。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案例:
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着眼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发展,充分挖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打造了独具特色的“1345”非遗美育实践品牌。该学院以桑植民歌为范本,进行“美育润心,幸福传递”美好生活解说者的培养实践探索。通过线上线下的育人渠道,将非遗美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,形成了时时、处处、人人的非遗美育育人环境。这一模式的推行,对旅游管理专业育人实效的提升、助推区域经济的建设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。
云南省在强力激活旅游市场的同时,发挥地区资源优势,在发展中充分融入非遗,打造全新场景,助推云南旅游金牌工程的实施。例如,昆明官渡古镇积极塑造“全国非遗联展”会展品牌;怒江州老姆登景区以非遗项目怒族达比亚舞、传统民歌表演带火夜间经济;大理州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,打造非遗体验新景区,建设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,集展、产、研、学、售于一体。
宜昌夷陵区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整合资源优势,发挥优质供给“撬动效应”,促进文旅资源深度共享,提升公共服务融合效能,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。该区聚焦文旅消费新需求,持续丰富优质旅游供给,加快建设三峡大坝、三峡人家、三峡大瀑布等世界级旅游景区,重点培育“两坝一峡”、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民宿宿集,着力打造万达广场、重庆美食街、烟火yeah巷等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。
湖南雨花非遗馆是湖南省厅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示范点,聚集了10个世界级非遗项目、5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内的359个非遗项目。近两年,该馆已接待全国各地游客50万人次,研学体验学生10万人次,外事文化交流80多场,覆盖40多个国家,能满足市民游客“吃非遗”“玩非遗”“赏非遗”“学非遗”“购非遗”需求,是市民休闲会客的文化场馆。
以上案例表明,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,包括但不限于美育实践、非遗主题的文化旅游新项目和新场景、民宿与非遗的结合、文创产品开发、演艺与非遗的结合以及节庆与非遗的结合。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。
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,查找到 48090 篇相关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