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
一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,具有民族个性、民族审美习惯的“活”的文化及其传统。它们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,以声音、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,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。在现代化进程高速冲击之下的今天,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区别于异地的文化符号,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难忘“乡愁”。
目前,我国多地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。例如,玉环市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88项,涵盖舞蹈、美术、生产技艺等十大门类。全市建有非遗传承基地、展示馆22处,且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,其中国家级1人,省级4人,市级15人。近年来,玉环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聚焦非遗“活”化,走“***扶持引导、社会广泛参与、民间主动传承”的活化道路,《坎门花龙》《榴岛丰华》等一批非遗丛书得到出版,坎门渔民画等非遗项目衍生品得到商品化开发与推广,融入非遗元素的大型舞台剧《玉环映象》成功展演。
然而,我们也应看到,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。如传承方式有限,后继乏人;保护力量薄弱,未组建专业人才队伍;社会共识缺乏,年轻一代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较为淡薄;以及在非遗的开发利用过程中,由于人为因素,部分项目原有的文化形态被曲解改变,保护却变相为破坏。
二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
针对上述问题,我国提出了多项策略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。首先,要加强领导力量,加快建立非遗保护联席会议机制,突破专业、行业和部门间的壁垒,形成工作合力。建议借鉴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的成功经验,借助社会力量,包括专业机构、社会组织及个人,立足现有文化干部队伍培养,尽快建成一支具专业性、非营利性的保护团队,共同促进我市非遗的保护和传承。
其次,要培育传承主体,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,提升市民对非遗的欣赏能力和保护能力。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,判断之一就是“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”。
再次,要理清保护模式,积极开展田野调查工作,摸清我市非遗家底,合理划分保护模式。一方面,以科学收藏与专业保管为重点,加强静态保护工作。充分利用文字、图谱、音***手段做好非遗项目资料的完整记录,特别是对渔民号子、玉环莲花等面临濒危的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整理。另一方面,依托“文化遗产日”、民俗节庆、传统曲艺乡村行等载体举办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非遗技艺展演活动,开展多形式的动态保护工作,提升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。
此外,还要鼓励融合发展,非遗的保护传承必须增强项目自身的生存和适应能力,只有与时代、社会发展紧密融合,才能奠定持久的、有深厚基础的传承根基。建议将非遗保护传承纳入乡村振兴规划,让非遗回归乡土,在群众生产劳动、文化生活中延续和发展。建议加大渔民画、鱼面、鱼皮馄饨、竹篾编织、船模等非遗项目的商品化开发和推广力度,将项目的文化***转化成为文化资本和文化生产力,提升非遗传承的永久生命力。
最后,要推动对外交流。在当今社会,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已被众人接受,每一种文化形式只有自觉融入全球文化,在全球化进程中加强合作,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色,才能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。建议我市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,加大非遗项目推介力度,既能讲好玉环历史故事,展现玉环文化风***,又能提升我市非遗项目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,实现内外部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。
三、案例分析:南宫碑体书法
以河北省邯郸市的南宫碑体书法为例,这是一种具有极高艺术性和创新性的书法艺术形式,被誉为楷书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高峰。南宫碑体书法的创始人张裕钊先生是清末的书坛泰斗、古文大家、教育家,是曾国藩的四大门人之首。他的南宫碑体书法上窥秦汉,磨砻魏晋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,南宫碑体书法面临着传承危机、创新发展、遗产保护等问题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我们可以***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,通过对南宫碑体书法的传承人、爱好者的访谈、录像、录音、文字记录,归纳、总结出南宫碑体书法在邯郸流域的发展脉络、笔体与结体的创新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传统,创新传承,为非遗“南宫碑体书法”的保护与传承尽绵薄之力。
综上所述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***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,永续发展。
追问
延伸阅读
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,查找到 81076 篇相关资料。